欢迎来到远景建筑! [ 请登录 ],新用户?[ 免费注册 ]

免费发布信息

热门关键词: 设计施工 砖瓦 彩画 建筑案例 园林景观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 古建旅游

潜口民宅——青瓦白墙间的民居情怀

浏览次数:953     发布时间:2020-06-28

  

 

潜口民宅,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村紫霞山麓,北距黄山风景区40千米,西距屯溪(黄山市政府所在地)23千米。潜口村历史文化悠久,相传东晋大诗人陶潜曾隐居于此,又是黄山之口,故名潜口。村内现存多处明清古建筑。 

潜口民宅  

口民宅建筑群占地约70余亩,地形高差25米。拆迁集中保护了民居、祠堂、牌坊、路亭、石桥等不同类型的明代建筑十三幢、清代建筑十一幢。典型的徽派古建筑。 

按照徽州明、清时期山庄形式总体布局。每幢建筑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中间铺筑石板路,房前屋后铺有石板,周围栽植传统花卉、树木加以点缀。 

潜口民宅山庄门厅为3开间门廊,高檐如盖,8根梭往拔地而起。入门有一不大的院落,中间立有3间五楼茶园石牌坊,不远处,有小溪自西向东环山而过,溪上横跨有单孔石拱小桥,名“荫秀桥”,过桥循道登山,路有一亭,四角高翘,名“善化亭”,顺山势北转,即见“乐善堂”,二进3开间,无楼。北面毗连着“曹门厅”,9开间的门庭一字形展开,8根献柱整齐划列。入门有四廊,与明堂正厅连接。穿过门前石坪顺势而下,有“司谏第”,二进明厅式,中间天并设池,四周绕以石柱,中架单孔石拱小桥。山庄北侧为一组宅第分别为吴建化宅、方观田宅、方文泰宅、苏雪痕宅。 

潜口民宅·徽派古建筑  

20世纪80年代,国家文物部门为抢救保护散落在徽州不宜原址保护的古建筑,采取易地搬迁、原状复原、集中管理的方式,将原位于歙县、徽州区境内的一批明代建筑陆续搬迁至潜口紫霞山,依据明代山庄样式,复原重建,形成现在潜口民宅明园的格局。潜口民宅易地搬迁、集中保护的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文物界尚属首次实施,工程实施严格执行了文物维修的标准,得到了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因其成功的探索,被誉为古建筑保护的“潜口模式”。 

1998年,清代民居保护工程的规划与请求,也很快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在潜口民宅保护范围内,进行清代民居保护工程,清园采取了传统村落聚集一条街的格局。为适应对外开放需求,特别强调建筑样式的丰富性和观赏性。2006年竣工。清园的建成,使潜口民宅成为时间跨度500多年,越明、清两代,成为徽州古建筑的精品保护展示地。 

古牌坊  

潜口民宅按照“原拆原建、集中保护”的原则,集中保护了明清时期最具典型的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亭、古桥、古戏台等24幢古建筑,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是研究中国古建筑学的珍贵实例,被誉为“我国明代民间艺术的活专著”,“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高度和谐统一的典范”。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作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