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远景建筑! [ 请登录 ],新用户?[ 免费注册 ]

免费发布信息

热门关键词: 设计施工 砖瓦 彩画 建筑案例 园林景观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 古建旅游

建筑,只能是视觉景观吗?

浏览次数:927     发布时间:2019-04-30

  

 

 

 

一座江南古宅因为声音景观的介入展现出新的韵味,近日,一场名为《听园》的多媒体音乐会在朱家角尚都里珠玑阁举行,古筝、中阮、笛子和大提琴,分别演绎融合评弹、戏曲、摇滚、弗拉门戈等音乐元素的原创片段,配合为建筑空间度身定制的声场设计,呈现了独具特色的江南声音景观。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认为,这是一个带有实验意义的综合性设计艺术。“中国的传统建筑是木结构,木结构就像音乐的空腔一样,精心设计过的声音元素,配合灯光等视觉元素,呈现出一种新的建筑的包容性。”

 

“受西方的影响,我们过多强调建筑作为一个视觉艺术的涵义,实际上建筑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主,如果要以人为主的话,最重要的是营造一个气氛,那就要关注其他的感知。视觉景观跟声音景观的融合,”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阮昕认为,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听园》是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音乐传媒专业,着力打造的一种集音乐、音响、视觉媒体设计和建筑空间多重元素的声音景观空间作品。创作团队运用音乐剧场的形式,生动而诗意地演绎朱家角朱玑阁老宅中的各种声音状态,引起听者对空间承载的历史、文化、回忆的艺术联想,从而获得诗意的视听体验,强化空间中声音景观的可感性。

 

作为声音、媒体和空间的跨界研究成果,《听园》还得到上海交通大学城市更新保护创新国际研究中心和上海安墨吉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前后历时两年打造。

 


 

可以说,《听园》是为珠玑阁度身定制的一场声音景观展示。 “在几番考察之后,我们确定了朱玑阁这样一个围合式的老宅子,两层楼,是一个天然的沉浸式的声场。”《听园》的项目负责人、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副教授戴维一说,选择在珠玑阁进行“听园”的展示,承载了打造江南文化的用意,同时也是对用艺术点缀公共空间的旅游文化新型业态模式的探索。

 

珠玑阁毗朱家角水乡的放生桥,闹中取静,正是聆听江南的好地方。

 

建筑为围合式院落,始建于清,为商贾大家之居所。两层老宅总面积约1000㎡,呈回字形结构。二层楼围合式的建筑设计,可以完美地从中庭,体会24.2声道沉浸式声响系统的对空间声学效应细节的揭示。

 


 

而老宅中的窗格、矮几、屏风、扇面、月相装置、悬挂的灯笼等物件也成为重要的投影介质,渗透着对江南文化意象的敬意。

 

听老宅子的歌唱,是《听园》最重要的标语。这一概念来源于德国著名声音艺术家、理论家、柏林艺术大学电子音乐实验室荣誉教授马丁·塞帕教授的理念——如果空间是会歌唱的,那我们就应该有聆听空间歌唱的姿态和方式。空间歌唱的,是它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的内涵,我们对空间承载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知,用艺术化的手法润色与放大。

 

“今晚的第一个古筝作品,就借用了这样的概念,一楼的音响主要覆盖古筝的中低频段、二楼的音响覆盖古筝的高频,我们坐在中庭,仿佛坐在一个巨大的古筝内部,去聆听和感受古筝的声音魅力。”戴维一介绍说。

 


 

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林在勇表示,通过《听园》的展演尝试,可以探索出一条将学院深度研究,转化成符合社会应用需求,服务于城市风貌设计与公共空间建设的新路径。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更新保护创新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安墨吉设计总监薛鸣华则认为,今后愚园路段城市改建中“临响空间”的呈现,可以看到从空间寻找“声音”到让“声音”成为空间性格特征的系列研究活态呈现。

 

转自文汇报